設計領域的自我精進與學習態度
學習是一生的課題。
大綱 1. 了解自己的習性 2. 在工作的過程中,開啟自學的開端 3. 設計領域的自我精進 4. 營造適合的環境 5. 提高學習的意願
→ 設計師自學路徑
了解自己的習性
了解自己的習性,比找方法照做重要。
有的人天生知道自己想要什麼、想做什麼,他們學習與領悟力都很高,做事也很有效率,能快速找到節奏。
多數人都是需要指引的,一步步參考經驗或方法來學習,有時候就算知道自己想要什麼,卻很難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。
習性是什麼?就是你的習慣和個性
- 一開始可以用簡單的二分法,例如:
我是勤奮的人,還是懶惰的人、我是細心的人,還是粗心的人。 - 接下來,針對選出的方向,思考核心的問題,例如:
懶惰是因為沒有興趣?還是根本不想面對?或者門檻太高等等。
千萬別停在「哦,反正我就是笨啊,又沒辦法」這樣的想法,你必須找到核心,才能繼續找尋適合你的方式。
在工作的過程中,開啟自學的開端
因為接觸了不同的設計性質,才知道原來這領域在做的是這些事情。
先前因為工作而接觸介面設計,在此之前,我的專業領域完全跟介面設計碰不到邊,最多只是平時私下接觸,或是跟男友請教介面的知識,尚未實際運用在工作或接案中,思維也停留在平面設計。
實際將介面設計運用在工作中,才認真去理解這領域,透過自學與向其他人請教,培養介面設計的能力;直到現在能夠承接介面設計的專案。
邊做邊學能快速地學習,優點是馬上能知道是否可行,缺點是要給予自己容錯的空間,畢竟不夠了解,起頭時無法一步到位,並且讓自己保持機動,有問題時就能馬上改正與學習。
設計領域的自我精進
找出有效的資源才是最難的。
請教有經驗的人
如果你夠幸運,剛好處在這領域中,那麼恭喜你,身邊都是能學習的對象。
資源推薦
依據你的學習習慣,使用不同的學習方式
- 書籍:書籍能涵蓋的知識較深入,也適合從基礎開始學習,搭配實作來練習;比起其他資源,需要較多的時間閱讀與理解,也容易感到乏味。如果可以的話,試著閱讀不同性質的書籍,不論理論,還是專案案例解析,都能夠嘗試看看,會有趣許多。
- 實體工作坊:跟就學的感覺相似,差別在於周遭的人幾乎都是同好,大部分的同學都是主動參與工作坊,還有很棒的老師可以學習,有許多機會能與大家交流。
- 線上課程:優點是彈性、便利,不受空間與時間影響,對於忙碌的現代人來說是個不錯的選擇。
- 國外資源(影片、課程等等):多數觀念會先由國外引進,以原文學習吸收較迅速,能知道設計趨勢與新技術,並學習不同的思維觀念。
整理資源與參考圖
以前我會試著將喜歡的視覺或網站資源,存在電腦中的資料夾,但資料會越堆越多,忙起來也不會逐一檢視。
最後留下幾個好用的網站,在需要的時候才會查看,平常則是依自己的心情去瀏覽。
本專欄中也收錄許多實用的知識。
營造適合的環境
多數時候我們要自己營造或尋找。
現實環境
許多人認為咖啡廳是個好地點,有吃有喝,還有美妙的咖啡香與文青氣息;找到幾個適合久待的咖啡廳,兼具寧靜、環境舒適,還得考量,長時間的低消是否能負擔。
如果能忍受不吃東西,也可以選擇圖書館,如果天氣舒適,可試著在戶外嘗試,總之,找到你喜歡的環境就對了。
我喜歡在家裡,營造一個適合學習或工作的區域,一邊聽音樂做事;覺得有點乏味時,才會出門換個環境,轉換一下。
心理環境
學習的過程應該是快樂的,一開始不要給太大的壓力,任何時候都有可能遇到瓶頸,暫時放下手邊的動作,轉換心情,保持好奇與開放的心態。
提高學習的意願
為自己設定獎勵機制,提高學習的意願。例如:今天學習到新的事物,犒賞自己的努力,吃點好吃的!
漸漸讓自學成為日常中的習慣,讓它自然地發生。
文章同步發佈平台&支持,可前往不同平台進行拍手支持,或透過下方的 Like 讚賞(註冊 Liker 完全免費)讓創作者獲得額外收入! .Medium .Matters